我们有多久不写字
发表于  2013-08-21 13:56  汤嘉琛

最近一段时间,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惊艳电视荧屏。尤其央视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之后一夜爆红,不仅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大热综艺节目,登顶微博热门话题榜,还从央视十套“逆袭”进驻央视一套播出。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已“不会写字”,也再次激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身处键盘时代,我们应该都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但这种尴尬从来没有呈现得如此直观。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时,随机从现场观众中选取的“成人体验团”,在听写“貔貅”“攥拳头”“瓮中捉鳖”等词语时频频出错,只有30%的人正确写出了“癞蛤蟆”一词,“熨帖”二字仅有10%的正确率;而在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中,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


  这两档节目,让“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话题。时间退回到几年前,人们忧心的问题还只是“能写一手好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可如今的形势已然更加严峻,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都已退化为名副其实的“失写一族”——2013年零点指标数据显示,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提笔忘字”。不仅如此,网络时代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从表面上看,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退化,是源于键盘输入方式对手写传统的冲击;但从深层次分析,将“汉字危机”完全归罪于电脑技术并不合适。从最初的刀笔,到后来的软笔、硬笔以及如今的“机笔”,这种书写工具的进化是不可逆的,总体来说也是有利于文明的记录与传承的。汉字书写之所以表现出更明显的危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已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


  一方面,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汉字书写的态度已相当草率,很多不规范甚至错误的书写,最终都慢慢地“积非成是”,成为一种新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总觉得汉字读写是基本技能,根本无需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很多人都没有练就过硬的汉字书写基本功。少了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珍视,少了一份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重,“汉字危机”迟早会成为一个问题。
  汉字听写节目爆红,似乎让一些人看到了突破“汉字危机”的路径。但无需强调的是,仅靠一两档电视节目,无法逆转书写能力退化的现状。我很认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的看法,他认为这档节目的本意只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重温汉字的美好。很显然,要真正破解“提笔忘字”的尴尬,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我们应带着敬畏心重新发现汉字之美,重拾书写的乐趣。
  每一个汉字都烙印着独特的文化印记,都镌刻着华夏文明的共同记忆,如果远离了书写,我们失去的将不只是一项技能,更将是一种接触中华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重塑对汉字书写的敬畏心,不妨从三个方面努力:其一,营造一个正确和熟练使用汉语的氛围,尤其加强汉字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其二,每个人在享受键盘输入的便捷之时,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读多写来领略汉字之美;其三,汉字文化的开发和普及,可以多以听写节目这种时尚的、多元的方式呈现。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它不仅是一套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汉字之美变得黯淡,是一个让人遗憾的现象。破解这种“汉字危机”,需要有《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突围和尝试,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重拾敬畏之心,在一撇一捺的书写中感受和传承汉字文化。